萧绎〔南北朝〕
土膏春气生,倡女协春情。鱼游连北水,鹄作辽东鸣。
折梅还插鬓,荡柱更移声。银烛含朱火,金炉对宝笙。
百枝凝夕焰,却月隐高城。
萧绎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塞鸿秋·功名万里忙如燕
薛昂夫 〔元代〕
【双调】殿前欢_春游上花台
张可久 〔元代〕
谒金门·愁脉脉
陈克 〔宋代〕
一枝春·竹爆惊春
杨缵 〔宋代〕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 〔宋代〕
祝英台近·北固亭
岳珂 〔宋代〕
谒金门·双喜鹊
王庭筠 〔元代〕
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
张惠言 〔清代〕
水调歌头(中秋饮南楼呈范宣抚)
王质 〔唐代〕
菩萨蛮(垂丝海棠零落)
李好古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