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律·有所思

毛泽东 毛泽东〔近现代〕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正逢首都北京是有事的时候,再一次来到南方巡视泽国水乡。
革命小将好似那高洁的松柏直向苍天,走资派好似枯落的败叶只能随着流水逝去。
新的革命风暴席卷苍天,气势恢宏;亿万人民身穿绿军装投入战斗、高举红语录形成一片红海洋,无数红旗上下翻卷。
在那潇潇细雨中凭栏静,想到全国人民此时此刻应该也有所思索吧。

注释
神都:古谓京城。这里指首都北京。
南国:中国南方的泛称。作者写这首诗的前后,正在南方巡视。1966年5月15日在杭州;途经长沙于17日到韶山滴水洞,在这里住了11天;28日赴武汉。
凭栏静听潇潇雨:化用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凭栏处潇潇雨歇”句。阑同栏。潇潇,骤急的雨势。
故国:即祖国。

参考资料:

1、藏书网.七律·有所思

赏析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诗从叙事起,说明作诗的缘由和地点。首句点出正逢首都北京“有事”之时。有何事?这年6月10日,毛泽东会见亲密的老朋友、越南党和国家的领袖胡志明,在谈到中国当时形势时说:“我们最近这场斗争是从去年11月开始的,已经七个多月了。最初,姚文元发难,他是个青年人,讨论清官等问题。”不过,“现在我们不搞清官这件事了”,而是“发动群众整反动分子”。这段话的珍贵价值,在于廓清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揣摩和猜测,确凿无误地提供了“这场斗争”的由来和现状发展的线索,为解读全诗找到诗人自述的第一手重要依据。

  “正是神都有事时”读来有种急迫感,凸显标题的份量。“又来南国踏芳枝”读来有种春风拂面的暖意,又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芳枝,喻指人民群众朝气蓬勃的笑脸。此时读者有所思:革命成功了吗?我们真的无忧无虑了吗?

  “青松怒向苍天发”青字透着时光荏苒,祖国少年的情怀。松字透着高洁傲雪,松柏延年的节操。怒向苍天发,发人深省。此时读者有所动:被革命一个阶段之成功遮住视线,将失去革命意义。“败叶纷随碧水之”败叶藏着多事之秋,动荡抉择的愁绪。碧水是指人民的力量。“碧水”取义于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诗句,是希望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主宰新形成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之”是指碧水滔滔流过的痕迹。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满”字极赞群众起来造反的踊跃和热烈,亿万人民身穿绿军装投入战斗的雄姿,高举红语录形成一片红海洋的场面,加上上下翻卷的无数面红旗,极为壮观。一个“走”字,再现了当时群众运动风驰电掣般的迅速发展。其形势如急风暴雨,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挡的。

  但是,已经七十多岁的革命家毛泽东,此时虽然仍然具有从年轻时代开始一生奋斗追求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壮志,但革命的挫折和失败、考验和锻炼,使他又具有了超人的历练和冷静。于是,诗人的感情在激荡澎湃之后急转直下,写下了令人难解的最后两句诗:“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这种抒写,既可以看做是风雨过后转为潇潇细雨的景物感怀,又为全诗制造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氛围。在诗情发展的脉络上,可以说是前面风雷激荡的心曲变奏。诗人凭阑在潇潇细雨中静听。静听什么?接着诗人又把这种静听引发出来、开展出去,想到全国人民此时此刻也在“有所思”。于是,诗人的静听和人民的所思,便成为此诗的“诗眼”,也自然成为解读此诗的关键所在。

  诗人凭阑(栏)听雨,不禁让人想起岳飞在《满江红》词中那种“仰天长啸”的悲壮。不过毛泽东在诗中流露的,却是悲壮沉郁加忧患的特殊感情。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的复杂心境。

参考资料:

1、王玉孝.毛泽东诗词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创作背景

  毛泽东1966年初指责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包庇坏人、压制左派”,提出了“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口号;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错误地对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进行批判,通知发出同时毛泽东离京南巡,回来后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把斗争锋芒指向了“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这便是写此诗时的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1、王玉孝.毛泽东诗词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月圆·会稽怀古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
苎萝人去,蓬莱山在,老树荒碑。
神仙何处,烧丹傍井,试墨临池。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赏析 注释 译文

落梅风·心间事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赏析 注释 译文

兰陵王·柳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赏析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赏析

鹧鸪天(在朝日寿母昌国叶夫人)

邹应龙邹应龙 〔宋代〕

帝里风光别是天。花如锦绣柳如烟。还逢令节春三二,又庆慈闱岁八千。
斟寿斝,列长筵。子孙何以咏高年。各裒千首西湖什,一度生朝献一篇。
赏析

秋霁(西湖十咏·平湖秋月)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千顷玻璃,远送目斜阳,渐下林阗。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碾空桂魄。玉绳低转云无迹。有素鸥,闲伴夜深,呼棹过环碧。
相思万里,顿隔婵媛,几回琼台,同驻鸾翼。对西风、凭谁问取,人间那得有今夕。应笑广寒宫殿窄。露冷烟淡,还看数点残星,两行新雁,倚楼横笛。
赏析

兰陵王(辛酉代寿壑翁丞相母夫人)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楚天碧。秋晚尘清禁陌。朝鸡静,班退晓墀,回马金门漏犹滴。千官佩如织。来作黄扉寿客。黑头相,玉虹紫貂,亲奉春慈拜南极。
丛萱燕堂北。正霭护犀帷,香泛鲛额。瑶池女伴驻鸾翼。拥歌袖笼翠,舞荐铺锦,屏开家庆怎画得。想人在仙宅。
今夕。是何夕。正月满槐厅,凉透木熏席。黄花满地弄寒色。喜蛩雨初霁,雁风又息。龙楼宣劝,万岁里、宴太液。
赏析

西湖明月引(寿云谷谢右司)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朝回花底晓星明。瑞烟凝。暖风轻。修禊湔裙,时节又闻莺。绰约岸桃堤柳近,波万顷,碧琉璃,镜样平。
仙翁佩襟秋水清。渺莲舟,浮翠瀛。御楼香近,东风里、吹下青冥。鲛缬围红,春在牡丹屏。日正迟迟人正酒,画帘外,一声声,卖放生。
赏析

望海潮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离情冰泮,归心云扰,黯然凝伫江皋。柳色摇金,梅香弄粉,依稀满眼春娇。常记极游遨。更与持玉斗,因解金貂。郎去瞿塘,妾家巫峡水迢迢。
别来暗减风标。奈碧云暗断,翠被香消。春草生池,芳尘凝榭,凄凉月夕花朝。千里梦魂劳。但乌啼渡口,猿响山椒。拟把无穷幽恨,万叠写霜绡。
赏析

谒金门(宣城鹿鸣宴)

吴泳吴泳 〔宋代〕

将进酒。吹起黄钟清调。手按玉笙寒尚峭。陇梅春已透。
蓝染溪光绿皱。花簇马蹄红斗。尽使宛陵人说道。状元今岁又。
© 2023 古诗词百科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