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踏莎行·闲游

刘将孙 刘将孙〔宋代〕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创作背景

  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调下题作“闲游”,上阕写闲游中所见,下阕写闲游中所感,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那种想见西湖又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出来。

赏析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味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安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纯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纯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

  “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纯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纯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刘将孙

刘将孙

  刘将孙(1257—?)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新元史。刘辰翁传》。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久佚。《四库总目提要》云:“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须之目。”《彊村丛书》辑有《养吾斋诗馀》一卷。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晋献文子成室

佚名佚名 〔先秦〕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徐再思 〔元代〕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赏析

【正宫】醉太平 失题

贯云石贯云石 〔元代〕

长街上告人,破窑里安身,捱的是一年春尽一年春,谁承望眷姻?红鸾来照
孤辰运,白身合有姻缘分,绣球落处便成亲,因此上忍著疼撞门。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江引·竞功名有如车下坡

贯云石贯云石 〔元代〕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听雨

蒋捷蒋捷 〔宋代〕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河·垂杨里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垂杨里。兰舟当日曾系。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怪渠道著我侬心,一般思妇游子。

昨宵梦,分明记,几回飞渡烟水。西风吹断,伴灯花、摇摇欲坠。宵深待到凤凰山,声声啼鴂催起。
锦书宛在怀袖底。人迢迢、紫塞千里。算是不曾相忆。倘有情早合归来,休寄一纸,无聊相思字。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夜发香港

朱孝臧朱孝臧 〔清代〕

舷灯渐灭,沙动荒荒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楼台向晓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楼台向晓。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入破时。
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人。
© 2023 古诗词百科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