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争臣论

韩愈韩愈 〔唐代〕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人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入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赏析

宝绘堂记

苏轼苏轼 〔宋代〕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皆以儿戏害其国凶此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日记。

赏析

【南吕】金字经

卢挚卢挚 〔元代〕

嵩南秋晚

谢公东山卧,有时携妓游,老我嵩南画满楼。楼外头,乱峰云锦秋。谁为寿,绿鬟双玉舟。

宿邯郸驿

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侵鬓毛。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陈子龙 〔明代〕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千秋岁·淡烟平楚

刘基刘基 〔明代〕

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花有泪,莺无语。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良会处,知何许?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咏梅

陆游陆游 〔宋代〕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著 同:着)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满江红(渔舟)

王质王质 〔唐代〕

莽莽云平,都不辨、近山远水。尽徘徊、尚留波面,未归湾尾。浪猛深深鸥抱稳,波寒缩缩鱼沈底。恐狂风、颠雨岸多摧,舟难舣。
船篷重,拖不起。蓑衣湿,森如洗。想杖头未足,杯中无计。渔网吹翻无把捉,钓竿冻断成抛弃。到高歌、风静月明时,谁如你。
赏析

南歌子(呈府判删定黄子升)

姚述尧姚述尧 〔宋代〕

天宇霜风净,雷封露气寒。群贤高宴胜龙山。中有仙翁绿鬓、更朱颜。
北阙心犹壮,老杜九日诗云:“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东篱兴未阑。年年身健足清欢。后会不妨重约、醉长安。
赏析

念奴娇(上德安王文甫生辰)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麦秋天气,正玉杓斡暑,熏弦鸣律。浴佛生朝初过也,还数佳辰三日。筮水呈祥,梦态叶庆,宝运符千一。太平朝野,异人端为时出。
须信家世蝉联,乃翁遗范在,子孙逢吉。雾隐巢云聊寄傲,行矣飞英腾实。瀑布泉清,炉峰气秀,光映霞觞溢。萱堂争看,彩衣红堕双橘。
赏析

望江南(仆既为宋壶山说其自说未尽处,壶山必有答语,仆自嘲三解)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石屏老,家住海东云。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
赏析

曲游春(清明湖上)

施岳施岳 〔宋代〕

画舸西泠路,占柳阴花影,芳意如织。小楫冲波,度麹尘扇底,粉香帘隙。岸转斜阳隔。又过尽、别船箫笛。傍断桥、翠绕红围,相对半篙晴色。
顷刻。千山暮碧。向沽酒楼前,犹击金勒。乘月归来,正梨花夜缟,海棠烟幂。院宇明寒食。醉乍醒、一庭春寂。任满身、露湿东风,欲眠未得。
赏析

一丛花

程垓程垓 〔宋代〕

伤春时候一凭阑。何况别离难。东风只解催人去,也不道、莺老花残。青笺未约,红绡忍泪,无计锁征鞍。
宝钗瑶钿一时闲。此恨苦天慳。如今直恁抛人去,也不念、人瘦衣宽。归来忍见,重楼淡月,依旧五更寒。
赏析

满江红

华岳华岳 〔宋代〕

懒取冠儿,只偏带、一枝翠柏。记刺指、封书罗带,尚余残血。愁入柳眉云黛蹙,汗凝桃脸胭脂湿。把玉纤、掩定古词名,猜谁识。瓶已坠,宁无阙。盟已负,难成匹。念当年亭院,画楼东北。烛影烧残蝴蝶梦,縠纹皱起鸳鸯翼。叹如今、憔悴意前欢,重门隔。
赏析

水调歌头(题舫斋)

李公昴李公昴 〔宋代〕

郭外足幽胜,潮入涨溪流。舫斋小小一叶,老子日遨游。管领白苹红蓼,披戴绿蓑青箬,直钓任沈浮。玉缕饱鲈鲙,雪阵狎沙鸥。
个中眠,个中坐,个中讴。个中收拾诗料,觞客个中留。休羡乘槎博望,且听洞箫赤壁,乐处是瀛洲。日月汤双桨,天地一虚舟。
赏析

浣沙溪(张宜兴生日)

赵彦端赵彦端 〔宋代〕

花县双凫缥缈仙。家庭椿树正苍然。斑衣举酒大人前。
袅袅凉风供扇枕,悠悠飞露湿丛萱。醉扶黄发弄曾玄。
赏析

祝英台近(木稚)

张潞张潞 〔宋代〕

宝熏浓,云幄重,琼叶丽金蕊。黛绿蜂黄,秋态未憔悴。绣帘深院黄昏,着香无处,人欲睡、为花重起。
月如水。别有天外楼台,玲珑异尘世。翠袖生寒,祗欠素娥倚。何如倩取西风,吹将归去,为添在、广寒宫里。
赏析

长相思(题丈亭馆)

杨适杨适 〔宋代〕

南山明。北山明。中有长亭号丈亭。沙边供送迎。
东江清。西江清。海上潮来两岸平。行人分棹行。
赏析

清平乐(居厚弟生日)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冰轮万里。云卷天如洗。先向海山生大士。却诞卯金之子。
冰盆荔子堪尝。胆瓶茉莉尤香。震旦人人炎热,补陀夜夜清凉。
赏析

汉宫春(乙未正月和李汉老韵,简严子文)

丘崈丘崈 〔宋代〕

横笛吹梅,记南楼夜月,疏蕊纤枝。香尘软红自暖,不怕寒欺。人归梦悄,怅凭阑、密约深期。身渐老,风流纵在,逢花那似当时。
东阁占春宜早,甚开迟也似,雪屋疏篱。须公彩毫度曲,锦帐题诗。多应见我,怪尊前、华发其谁。烦道与,巡檐共笑,元是旧日相知。
赏析

孤鸾(梅)

赵以夫赵以夫 〔宋代〕

江南春早。问江上寒梅,占春多少。自照疏星冷,只许春风到。幽香不知甚处,但迢迢、满汀烟草。回首谁家竹外,有一枝斜好。记当年、曾共花前笑。念玉雪襟期,有谁知道。唤起罗浮梦,正参横月小。凄凉更吹塞管,漫相思、鬓华惊老。待觅西湖半曲,对霜天清晓。
赏析

浪淘沙(丰城道中)

金淑柔金淑柔 〔清代〕

雨溜和风铃。滴滴丁丁。酿成一枕别离情。可惜当年陶学士,孤负邮亭。边雁带秋声。音信难凭。花须偷数卜归程。料得到家秋正晚,菊满寒城。
赏析

满路花(仙吕思情)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帘烘泪雨干,酒压愁城破。冰壶防饮渴,培残火。朱消粉退,绝胜新梳里。不是寒宵短,日上三竿,殢人犹要同卧。
如今多病,寂寞章台左。黄昏风弄雪,门深锁。兰房密爱,万种思量过。也须知有我。著甚情悰,你但忘了人呵。
赏析

惜奴娇(戏同官)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风骨萧然,称独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小样香檀,映朗玉、纤纤手。未久。转新声、泠泠山溜。
曲里传情,更浓似、尊中酒。信倾盖、相逢如旧。别后相思,记敏政堂前柳。知否。又拚了、一场消瘦。
赏析 注释 译文

横江词·其四

李白李白 〔唐代〕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赏析 注释 译文

赤壁歌送别

李白李白 〔唐代〕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赏析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立马赠别

李白李白 〔唐代〕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
夷门得隐沦,而与侯生亲。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好士不尽心,何能保其身。多君重然诺,意气遥相托。
五马入市门,金鞍照城郭。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相思无终极,肠断朗江猿。
赏析

友人会宿

李白李白 〔唐代〕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夜吴歌·冬歌

李白李白 〔唐代〕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赏析

拟古十二首

李白李白 〔唐代〕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
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行人皆踯躅,栖鸟起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攀花弄秀色,远赠天仙人。
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
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
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鱼。
运速天地闭,胡风结飞霜。百草死冬月,六龙颓西荒。
太白出东方,彗星扬精光。鸳鸯非越鸟,何为眷南翔。
惟昔鹰将犬,今为侯与王。得水成蛟龙,争池夺凤凰。
北斗不酌酒,南箕空簸扬。
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旷野多白骨,幽魂共销铄。荣贵当及时,春华宜照灼。
人非昆山玉,安得长璀错。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
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杯以倾美酒,琴以闲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
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形式
© 2023 古诗词百科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